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海洋•学术讲座】钠离子电池铁锰基正极材料的性能优化及相变机制

2025-04-15 {发布人}

讲座题目:钠离子电池铁锰基正极材料的性能优化及相变机制

主讲专家:伊廷锋教授

主办单位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报告时间2025年4月18日下午4:00

报告地点H254

主要内容:相对于锂而言,钠的比电荷较低,但钠盐的资源丰富及价格低廉等特点使其在大规模储能系统中获得了足够的竞争优势,使得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在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正极材料作为提供电压与容量的载体,是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钠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所在,其性能决定了钠离子电池的容量与使用寿命的上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该具有电化学稳定、可逆容量大、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容易制备、电压可调和成本低的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但较大的Na+半径和较强的Na+-Na+静电排斥作用,导致该类具有多种类型的晶体结构和复杂的相转变,以及由此形成了复杂且不够明确的构效关系。因此如何抑制Fe-Mn基层状氧化物材料的相变过程,调控其载流子输运性能,进而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目前,国内外关于如何调控Fe-Mn基层状氧化物材料的载流子输运机制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开展Fe-Mn基层状氧化物材料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对开发廉价、绿色的新一代高能钠离子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伊廷锋, 东北大学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秦皇岛分校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化学。主持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先后入选安徽省教坛新秀(2013)、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2015)、江苏省双创人才(2019)、河北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9)、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名师(2021)、河北省拔尖人才(专技)(2024)、2019年度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领域和交叉领域(Cross-Field)“Top 1%审稿人”、全球Top 2% Scientists榜单(2020-2024)、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2022-2024),获第十四届河北省青年科技奖(2019)、2024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担任《物理化学学报》《Rare Metals》编委。近年来,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4篇)、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Science Bulletin(2篇)、Energy Storage Materials(7篇)、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11篇)、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10篇)等国际期刊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30余篇,他引11000余次,H因子60,28篇论文入选ESI高引论文,8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授权排名第一发明专利16项。作为主编出版《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技术与应用》著作2部,其中前者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获2020年度化学工业出版社优秀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