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海洋·科创】关于第一届“中远海运杯”创新竞赛的通知
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发现、培育和选拔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有效搭建学院学生创新平台,促进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特举办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一届“中远海运杯”创新竞赛。
一、组织单位
威海中远海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哈工大(威海)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
二、面向对象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本、硕、博学生
三、赛道
本届威海“中远海运杯”创新竞赛,分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意竞赛两项主体赛。申报两项主体赛的参赛项目数量不限。每位学生以队长身份申报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意竞赛仅限一项。参赛作品信息提交后不允许变更、修改。
为增强本次创新大赛的产业化导向,威海中远海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以下课题(以下课题仅供申报参考):
1、船舶绿色环保相关设备的开发设计;
2、船用设备模拟性能仿真方法;
3、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船舶设备开发设计制造应用;
4、船舶全船污水零排放设计方案;
5、基于Ethernet/IP的船舶工控系统检测和防御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6、高效率大功率可调节电解制氯电源的设计方案;
7、船舶CO2捕集应用技术方案;
8、满足低速航行状态下船舶生物污损清除装置的技术方案;
9、一种滤器吸污效率的提高方案;(见附件)
对以上课题的作品,除参加评奖外,对产业化价值较大的,威海重工科技公司将与作品人签署产业开发协议,共同推进产业化工作,创造更大经济价值;以上课题的参赛者可以使用威海重工科技的实验资源或相关其他支持,也可参加威海重工科技的研发团队。威海重工科技将邀请报名参赛的同学到公司交流参观,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和科研方向、实验资源与科研团队,便于参赛同学使用相关资源。
四、报名方式
1. 报名方式:5月31日前将赛事申报书及团队信息表发送至赛事邮箱hyxxkcb2021@163.com,命名格式为:学号-姓名-中远杯-申报书。
2. 组队要求:面向所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一周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每个项目参赛人数原则上控制在3-8人。
3. 报名起止时间:5月10日8:00-5月31日20:00
五、参赛要求及评审方式
本届赛事按照“立项申报、初赛函评、决赛答辩”的方式进行。
1.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1)参赛对象要求
面向所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一周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每个项目参赛人数原则上控制在3-8人。
(2)参赛作品分类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分为科技发明制作、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两个大类。
(3)参赛作品提交要求
各类参赛作品除了需要提交项目申报书以外,还需提交如下材料:
①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包含可运行展示的实物作品和项目论文。实物作品要求机械与控制类作品模型可现场运行演示,能源化工类作品完成完整样品。项目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论文评分计入作品总分。
②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论文须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每篇字数在3000字以上。科技发明制作类项目的论文原则上不能申报自然科学类论文的评审评奖。英文论文在3000单词以上,同时必须提交中文对照版论文提纲和摘要。
(4)评审方式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评审委员会进行有效性审查,对确认有效的项目,根据参赛选手提交的综合材料进行评审并确定进入答辩名单。由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答辩并确定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决赛答辩采用PPT的形式呈现,未参加答辩项目将取消其评奖资格。
(5)奖项设置
科技发明制作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均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其数量分别不超过该类作品有效项目数的5%、10%、15%、20%。经竞赛组委会讨论,可调整特等、一、二、三等奖的名额。对于项目难度较大,但创新性较高、应用价值较高,但完成度较低的项目设优秀奖,以鼓励学生突破创新。
2.创意竞赛
该竞赛旨在激发低年级学生科技实践兴趣,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科研能力和想象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学生基于独特的思维、新颖的构思和创造性的想法,以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设计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能够满足学习、科研、生活、生产等需求的创意方案、概念描述等。鼓励低年级学生结合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参与竞赛。
(1)参赛对象要求
仅限竞赛报名时为学院全日制一、二年级本科生,每个团队人数限定为3人。每位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申报的项目仅限一项。
(2)参赛作品提交要求
创意作品以申报书和作品报告的形式申报,其他能呈现创意结果的材料可附后。报告内容按照附件格式填写,包括可行性的论述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状况分析,理论知识要有依据,要注明相关的参考文献,每篇不少于3000字。
(3)评审方式
各学院完成本学院上报项目的院级有效性审查,由校级评审委员会进行有效性审查,对确认有效的项目,根据参赛选手提交的综合材料进行评审并确定进入答辩名单。由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答辩并确定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决赛答辩采用PPT的形式呈现,未参加答辩项目将取消其评奖资格。
(4)奖项设置
为综合考虑作品的创新性、可行性、完整性,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综合评奖。创意竞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奖比例应不超过有效参赛项目数的5%、10%、15%、30%。经竞赛组委会讨论,可调整特等、一、二、三等奖的名额。
六、竞赛奖励政策
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将结合各申报项目申报书及现场答辩两项环节的表现,分类或综合评选出特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项目可获得奖金奖励。大赛组委会将视参赛作品类别及参赛情况适当调整奖项数。其中:
特等奖:获奖总数不超过总数5%,最多3支队伍;一等奖:获奖总数不超过总数10%,最多3支队伍;二等奖:获奖总数不超过总数15%,最多6支队伍;三等奖: 获奖总数不超过总数20%,最多10支队伍;优秀奖:不超过3支队伍
七、赛事流程
时间 | 工作内容 |
2023.5.10 | 发布第一届“中远杯”创新竞赛通知 |
2023.5.10-2023.5.31 | 赛事宣传,学生组队报名,提交立项申报书至赛事邮箱 |
2023.5.31-2024.3.2 | 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 |
2024.3.2-2024.3.10 | 学院组织完成项目初赛(重点团队,重点指导) |
2024.3.10-2024.3.20 | 各团队继续完善作品,并提交最终作品 |
2024.3.20-2024.3.31 | 学院组织完成赛事决赛,并形成获奖名单 |
备注:为便于参赛同学了解竞赛的相关事宜,请参赛同学加入QQ群:73848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