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掌握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具有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在政府的规划、环保、经济管理等部门及设计院、企业、科研所、学校等单位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等数理化、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学习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等工艺及工程的设计方法,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环境监测技术;
3、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工程设计及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及工程综合、自学能力等基本能力;
4、熟悉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
5、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前沿、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需求,了解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了解环境保护设备的设计与开发,了解污染控制设施运营及管理;
6、与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培养,采取多种培养模式,达到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
四、 专业主干课程
环境监测、化工原理、环境分析化学、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五、 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五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授予“哈工大(威海)――中科院”联合培养证书。
毕业学分要求:毕业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82.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59.5学分(含人文与社科类限选课和全校任选修课8.0学分),专业教育75学分,实践环节47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
六、 学年教学进程表
环境工程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菁英班)
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考核 方式 | 学分 | 学 时 分 配 | ||||
总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课外 辅导 | |||||
秋季 | SP00000100 | 军训及军事理论 | 3.0 | 3周 | |||||
GC05000101 | 大学英语 | √ | 1.5 | 40 | 32 | 8 | |||
GC20000101 | 体育 | 1.0 | 26 | 26 | |||||
GC1400010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0 | 34 | 30 | 4 | ||||
GN06000101 | 工科数学分析 | √ | 5.0 | 90 | 90 | ||||
GN06000200 | 代数与几何 | √ | 3.5 | 60 | 60 | ||||
GN07000200 | 无机化学 | √ | 3.0 | 48 | 48 | ||||
GN07000300 | 无机化学实验 | 1.0 | 12 | 12 | |||||
SD13000301 | 土木工程制图I | 2.0 | 32 | 32 | |||||
SP07201100 | 菁英班入学教育实习 | 0.5 | 0.5周 | ||||||
小计 | 22.5 | 342 (3.5周) | 318 | 12 | 0 | 12 | |||
春季 | GC05000102 | 大学英语 | √ | 1.5 | 40 | 32 | 8 | ||
GC20000102 | 体育 | 1.0 | 26 | 26 | |||||
GC1400020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2.0 | 32 | 28 | 4 | |||
GN06000102 | 工科数学分析 | √ | 5.0 | 90 | 90 | ||||
GN10000131 | 大学物理B | 5.0 | 90 | 90 | |||||
GN07000620 | 有机化学II | √ | 3.0 | 54 | 54 | ||||
GN07000720 | 有机化学实验II | 1.0 | 18 | 18 | |||||
SD12100500 | 土木工程制图? | 2.5 | 48 | 32 | 16 | ||||
GN06000300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 2.5 | 44 | 44 | (4) | |||
SD04101100 | C语言程序设计 | 3.0 | 48 | 30 | 18 | ||||
小计 | 26.5 | 490 | 426 | 18 | 18 | 28(4) | |||
夏季 | SD07999000 | 实验室安全 | 0.5 | 8 | 8 | ||||
GC20000103 | 体育(游泳课) | 0.5 | 8 | 8 | |||||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 | 0.5 | 4次 | |||||||
人文与社科类限选课 | 2.0 | 40 | 40 | ||||||
IC07100100 | 创新环保理念设计 | 1.5 | 1.5周 | ||||||
小计 | 5.0 | 56 (1.5周) | 56 | ||||||
备注 | 1、“√”课程为考试课; 2、第一、二学年,人文与社科类限选课应选修4门(4学分); 3、大学期间,全校任选课应选修4学分。 |
环境工程专业第二学年教学进程表(菁英班)
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考核 方式 | 学分 | 学 时 分 配 | ||||
总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课外辅导 | |||||
秋季 | GC05000103 | 大学英语限选 | √ | 1.5 | 40 | 32 | 8 | ||
GC20000104 | 体育 | 0.5 | 15 | 15 | 15 | ||||
GC1400030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4.0 | 60 | 48 | 12 | |||
GN10000212 | 大学物理实验II | 2.0 | 30 | 30 | |||||
SD02001100 | 电工与电子技术 | √ | 3.5 | 54 | 54 | ||||
SD02001200 |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 1.0 | 20 | 20 | |||||
SD07000820 | 物理化学II | √ | 3.0 | 48 | 48 | ||||
SD07000920 | 物理化学实验II | 0.5 | 10 | 10 | |||||
SD07001210 | 化工原理I | √ | 3.0 | 48 | 48 | ||||
SP13000110 | 工程训练(非机械类) | 2.0 | 2周 | ||||||
小计 | 21.0 | 325 (2周) | 245 | 60 | 0 | 35 | |||
春季 | GC05000104 | 大学英语限选 | √ | 1.5 | 40 | 32 | 8 | ||
GC20000105 | 体育 | 0.5 | 15 | 15 | |||||
GC1400040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3.0 | 48 | 40 | 8 | |||
SD07100100 | 环境学 | 2.0 | 32 | 32 | |||||
SD07100200 | 水力学 | √ | 2.5 | 40 | 34 | 6 | |||
SD07100300 | 环境分析化学 | √ | 4.5 | 72 | 72 | ||||
SD07100400 | 环境分析化学实验 | 2.5 | 38 | 38 | |||||
SD07200320 | 生物化学 | √ | 3.0 | 46 | 36 | 10 | |||
SC07100400 | 水泵与泵站 | 2.0 | 32 | 32 | |||||
SD12100500 | 工程力学(理力、材力) | 2 | 48 | 48 | 8 | ||||
小计 | 23.0 | 403 | 333 | 62 | 0 | 16 | |||
夏季 | SP07100200 | 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 | 1.5 | 1.5周 | |||||
全校任选课(文献检索) | 1.0 | 16 | 8 | 8 | |||||
人文与社科类限选课 | 2.0 | 40 | 40 | ||||||
SP07996001 | 专业系列讲座I | 0.5 | 4次 | ||||||
IC07995000 | 学生科技创新 | 2.0 | 2周 | ||||||
小计 | 6.5 | 56 (3.5周) | 46 | 8 | |||||
备注 | 1、专业系列讲座,在第二、三、四学年内至少完成8次报告,获得1.0学分; 2、学生科技创新需在大学期间完成2.0学分,详细说明见“十、有关说明(2)”。 |
环境工程专业第三学年教学进程表(菁英班)
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考核 方式 | 学分 | 学 时 分 配 | ||||
总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课外辅导 | |||||
秋季学期 | SC07100100 | 环境监测(项目学习) | √ | 3.0 | 48 | 28 | 20 | ||
SC07100200 |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学习) | √ | 2.0 | 30 | 30 | ||||
SC07100300 | 大气污染控制 | √ | 3.5 | 56 | 48 | 8 | |||
SP07100100 |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 1.0 | 1周 | ||||||
SC07100700 | 水污染控制(一) | √ | 2.5 | 40 | 40 | ||||
SP07100300 | 水污染控制(一)课程设计 | 1.5 | 1.5周 | ||||||
SC07101200 | 建筑给排水 | 2.0 | 32 | 32 | |||||
SP07100600 |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 1.0 | 1周 | ||||||
SE0710 | 专业任选课(见表7.1) | ||||||||
小计 | 16.5 | 206 (3.5周) | 178 | 28 | |||||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 √ | 3.0 | 48 | 36 | 12 | ||||
SC07100600 | 环境生态学 | 3.0 | 48 | 32 | 16 | ||||
SC07100800 | 水污染控制(二) | √ | 4.0 | 70 | 70 | ||||
SP07100400 | 水污染控制(二)课程设计 | 1.5 | 1.5周 | ||||||
SC07100900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 √ | 2.0 | 36 | 28 | 8 | |||
SP07100500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课程设计 | 1.0 | 1周 | ||||||
SC07101000 | 水处理工程实验设计 | 2.5 | 2.5周 | ||||||
SD07100600 | 环境化学 | √ | 2.5 | 40 | 40 | ||||
SC07207000 | 高等海岸科学 | 1.0 | 20 | 20 | |||||
专业任选课(见表7.1) | |||||||||
小计 | 20.5 | 262 (5周) | 226 | 36 | |||||
夏季学期 | SP07100700 | 生产实习 | 2.0 | 2周 | |||||
SP07996002 | 专业系列讲座II | 0.5 | 4次 | ||||||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 | 0.5 | 4次 | |||||||
全校任选课(应用写作) | 2.0 | 40 | 24 | 16 | |||||
全校任选课 | 1.0 | 20 | 20 | ||||||
小计 | 6.0 | 60(2周) | 44 | 16 | 8 | ||||
备注 | 1.专业任选课需在第三、第四学年内至少修满4.0学分; 2.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四学年内至少选听8次,计1.0学分。 |
环境工程专业第四学年教学进程表(菁英班)
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考核 方式 | 学分 | 学 时 分 配 | ||||
总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课外辅导 | |||||
秋季学期 | SC07100500 |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 | √ | 1.5 | 24 | 24 | |||
SC07101400 | 环境规划与管理 | √ | 2.0 | 32 | 32 | ||||
SC07101700 | 工程经济学 | 1.5 | 24 | 24 | |||||
SP07100800 | 毕业实习 | 2.0 | 2周 | ||||||
SP07100901 | 毕业设计(论文) | 6.0 | 6周 | ||||||
小计 | 13.0 | 80 (8周) | 80 | ||||||
春季学期 | SP07100902 | 毕业设计(论文) | 16.0 | 16周 | |||||
小计 | 16.0 | 16周 | |||||||
备注 |
表7.1 专业任选课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总学时 | 讲课 (上机) | 开课学期 |
SE07100100 | 环境工程中的CAD技术 | 1.0 | 16 | 16 | 三秋 |
SE07100200 | 全球环境变化及对策 | 1.0 | 16 | 16 | 三秋 |
SE07100300 | 生态文明理念及实施 | 1.0 | 16 | 16 | 三秋 |
SE07100400 |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概论 | 1.0 | 16 | 16 | 三秋 |
SE07100500 | 海洋环境科学 | 1.0 | 16 | 16 | 三秋 |
SE07100600 | 环境监测仪器开发 | 1.0 | 16 | 16 | 三春 |
SE07100700 | 绿色化学 | 1.0 | 16 | 16 | 三春 |
SE07100800 | 环境纳米技术 | 1.0 | 16 | 16 | 三春 |
SE07100900 | 环境生物技术 | 1.0 | 16 | 16 | 三春 |
SE07101000 |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 1.0 | 16 | 16 | 三春 |
SE07101100 |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 1.0 | 16 | 16 | 四秋 |
SE07101200 | 安全评价 | 1.0 | 16 | 16 | 四秋 |
SE07101300 | 环境毒理学 | 1.0 | 16 | 16 | 四秋 |
SE07101400 | 怎样做毕业设计/论文 | 1.0 | 16 | 16 | 四秋 |
SE07101500 | 建筑概论 | 1.0 | 16 | 16 | 四秋 |
SE07101600 | 环境工程施工技术 | 1.0 | 16 | 16 | 四秋 |
备注 | 专业任选课需在第三、第四学年内至少修满4.0学分 |
七、 课外安排与要求
课程名称 | 学分 | 实践训练 |
军训及军事理论 | 3.0 | 3周 |
菁英班入学教育实习 | 0.5 | 0.5周 |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I、II | 1.0 | 8次(16学时) |
专业系列讲座I、II | 1.0 | 8次(16学时) |
课程设计 | 7.5 | 7.5周 |
水处理工程实验设计 | 2.5 | 2.5周 |
工程训练(非机械类) | 2.0 | 2周 |
生产实习 | 2.0 | 2周 |
毕业实习 | 2.0 | 2周 |
毕业设计(论文) | 22.0 | 22周 |
学生科技创新 | 2.0 | 2周 |
创新环保理念设计 | 1.5 | 2周 |
合计 | 47.0 | 42.5周 |
八、 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程大类 | 课程类别 | 学分 | % | 学时 | % | 上机 (学时) | 实验 (学时) | 课外 辅导 (学时) | 学分合计 |
通识教育类 | 公共基础课 | 20.5 | 14.9 | 424 | 17.7 | 0 | 75 | 59.5 | |
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 | 31.0 | 22.5 | 536 | 22.4 | 60 | (4) | |||
人文与社科类限选课 | 4.0 | 2.9 | 80 | 3.3 | |||||
全校任选课 | 4.0 | 2.9 | 72 | 3.0 | |||||
专业教育类 | 学科基础课 | 41.0 | 27.9 | 680 | 26.4 | 26 | 104 | 16 | 75.0 |
专业核心课 | 30.0 | 25.3 | 492 | 23.9 | 92 | ||||
专业选修课 | 4.0 | 3.6 | 64 | 3.3 | |||||
合计 | 134.5 | 100 | 2348 | 100 | 26 | 256 | 91(4) | 134.5 |
九、 有关说明
1.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与专业系列讲座要求学生至少各选听8次,最后统一记录学分;
2.创新教育学分获取途径:包含参加各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活动、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或出国实习、游学等可获得或兑换学分,须提供书面证明,发表核心及以上科技论文等;
3.人文与社科类限选课,要求学生至少完成4学分,大一期间完成1学分。其中文史经典与世界文明模块需选修2学分,人文艺术与美学欣赏模块和社会、经济与管理类模块各选修1学分;
4.全校任选课,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内至少完成4学分;
5.专业任选课,要求学生在大三、大四学年内至少修满6学分;
6.学生科技创新、毕业设计(论文)阶段采用双导师制,课题可在学校或科研所进行;